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检方回应
常德悲剧:让谴责无差别杀戮之声更加响亮一点
2024【公共营养师】培训报名通道已开启,不限学历,23岁及以上可报!还能领2000补贴
【惊】"以为要写遗书"! 飞温哥华航班遇炸弹气旋 华人崩溃大哭 连空姐都吐了; 客机颠簸盘旋3小时
女人最偏爱的十种男人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拉夏贝尔大败局:年亏超16亿,直面“中国Zara”的伪命题
Original
深探
资本侦探
2020-09-30
收录于话题
#探秘招股书
80个
作者 | 王舷歌
拉夏贝尔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中国Zara”的品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家昔日的服装明星突然急转直下,在2019年大规模关店清仓,全年关闭约4400家门店。
1月21日晚间,拉夏贝尔发布2019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亿元到-21亿元
。
此外,拉夏贝尔预计公司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亿元到-22亿元。
同日拉夏贝尔发布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若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值,公司将出现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
那么,公司A股股票将在2019年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成为*ST。
而就在昨日(2月3日)晚间,一则公告将这家公司的艰难处境再度公开:
公司董事长邢加兴“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辞职后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
一手将拉夏贝尔拉扯大的邢加兴不再担任董事长,意味着公司管理层或遭遇动荡与“清洗”,“外人”入主在即,曾经是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的拉夏贝尔还有“生机”吗?
邢加兴
邢加兴与拉夏贝尔的生死时速
邢加兴是白手起家。
他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据说21岁的时候母亲让其去城里买树苗,走到城里看到服装印压培训班就报了名,想学点技术,就这么入了行。
培训班结业后,邢加兴去了一家台资服装厂,后来又去北京服装学院学了半年服装设计。
学成后他回到原公司做起了销售。
但当台湾老板希望他去武汉开分公司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份工作,跟随朋友去了上海创业做服装代理。
1998年,服装代理工作很难继续扩张,邢加兴便想创立自己的品牌——LaChapelle,法语意为小教堂,是法国的一条风情无限的小街。
拉夏贝尔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是一家快时尚、多品牌、全直营时装集团,旗下一度拥有La Chapelle、Puella、Candie's、7m、La Babité、POTE、JACKWALK、O.T.R等多个服饰品牌。
ZARA还没进入中国时,邢加兴就提出要做中国版ZARA的目标。
2012年拉夏贝尔提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扩张战略,并于2014年10月登陆港股市场。
至2017年9月回A之时,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7年6月30日,拉夏贝尔在全国已建立了9066个线下零售网点,几乎全部实行全直营模式。
当年它的营收曾经达到104.46亿元,位列国内营收最高的女装上市企业。
到了2017年年底,拉夏贝尔线下门店继续增加至9448个,重点布局二、三线城市门店。
与此同时,拉夏贝尔还在买买买,收购法国NafNafSAS等。
2012年至2017年,公司直营网点数量从1841个增加至9435个,相应的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18.6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04.46亿元。
危机孕育繁盛之中。
而
从整个中国服装行业来看,拉夏贝尔只是一个缩影。
2006-2012年期间,中国服装行业总体增速超过20%;
2015年之后,整体增速趋于平缓,大约为6%-8%。
在2016年之前,行业景气,高速发展。
但之后服装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过去粗放扩张的特效药不再有效。
到了2018年,危机全面爆发,2018年全国服装销售量为540.6亿件,相较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近四分之一。
行业调整期,拉夏贝尔没能及时收缩。
扩张带来的除了居高不下的成本,还有巨量的库存。
2018年以来拉夏贝尔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加上之前快速开店扩张形成的大规模库存,给公司现金流带来极大压力。
2018年,拉夏贝尔净利润亏损近两亿元。
在服装行业中,库存是企业最难承受的压力。
而拉夏贝尔的中期业绩报告也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拉夏贝尔存货的账面价值高达21.6亿元。
拉夏贝尔自己也承认了今日之败局,其在业绩预亏的原因中如是说明四大亏损因素:
第一,拉夏贝尔加快关闭亏损及低效门店,国内经营网点数量已由年初的9269个降至年末的4800余个。
由于已关闭门店的经营亏损以及一次性确认装修摊销费用,导致亏损4亿元-4.5亿元。
第二,为加速经营现金回流,拉夏贝尔加大往季货品销售力度及折扣力度。
报告期末,其存货比年初减少约9亿元。
受大众服饰零售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其销售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导致报告期毛利额较上年同期减少约6.5亿元。
第三,2019年由于平均贷款余额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同比增加,总部大楼等基建项目投用转固导致折旧费用同比增加;
此外,因2019年度开始适用“新租赁准则”,导致拉夏贝尔财务费用增加。
上述事项累计增加费用约1.5亿元-2亿元。
第四,报告期内拉夏贝尔继续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停止新的对外投资,对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项目予以退出,对严重拖累业绩和现金流的项目坚决进行处置,对经营结果大幅低于预期的项目减少或停止资金支持。
由于部分投资项目自身经营亏损以及处置亏损项目,导致拉夏贝尔报告期内损失约3亿元。
也正是因为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才让邢加兴走向了辞任董事长的选择。
为了资金回笼,邢加兴不断质押股份。
而由于其质押给海通证券的1.42亿股上市公司有限售条件股份(均为A股股份)已低于最低履约保障比例,因其未提前购回且未采取履约保障措施,质权人已发出股票质押违约书面通知,构成违约。
截止去年8月,邢加兴累计质押公司股份1.41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25.85%,占公司A股总股本42.54%,占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99.81%。
邢加兴的质押违约还在解决中,而历史上因为股权质押而江山易主的案例不在少数了。
谁来拯救拉夏贝尔
关键时期,谁来拯救拉夏贝尔?
“陆尔穗”成为了聚焦点。
邢加兴在2月3日向拉夏贝尔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提名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的函》,其提名“陆尔穗、蔡国新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并建议由陆尔穗作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人选;
任期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三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
”
谁是陆尔穗?
拉夏贝尔的员工们也不认识他。
拉夏贝尔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陆尔穗为十大股东中的新进流通股东。
而公开资料显示,陆尔穗1969年3月出生,中国国籍,于2002年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经济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网络上一则未经证实的信息是,陆尔穗1993年在海门成立南通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赶上海门市旧城改造的商机。
后几年在南通市区开发凯旋花园。
1999年,进军汽车行业,2000年成立南通新城集团有限公司,在南通市区、海门、启东以及盐城、江西等地区经营中高端系列品牌汽车4S店。
多次获得厂家表彰,从单店年销售额几千万,到集团年销售额达20亿。
2010年,集团持股海门农村商业银行,陆尔穗成为董事会董事。
2011年南通新城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员证书,成为理事单位。
同年获得崇川区千万元纳税大户,被评为”崇川区和谐企业”。
2012年陆尔穗成为江苏三友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成功进入资本市场。
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江苏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事实上,江苏三友在2004年原实际控制人南通市纺织工业联社与张璞、常晓钢、谢金华、葛秋、沈永炎、成建良、帅建、周静雯、盛东林等9名自然人签署《南通友谊实业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
本次股权转让后,张璞共持有南通友谊实业有限公司30%股权,变更为南通友谊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同时变更为江苏三友的实际控制人。
但这场MBO一直被隐瞒,直到2010年3月才披露。
江苏三友也因此遭到深交所公开谴责。
2015年江苏三友被美年健康借壳上市。
此后,陆尔穗带着原江苏三友的服装业务重新成立了江苏业勤服饰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职务。
企查查显示,陆尔穗名下共18家公司,其中15家存续,2家注销,1家吊销;
对外投资16家公司,并在31家公司任职,主要为批发业和零售业,包括江苏业勤服饰有限公司等服饰公司、房地产公司、汽车公司等。
有意思的是陆尔穗的兄弟陆尔东正卷入另一家上市公司「全新好」的股权争夺战中。
与陆尔穗同时被邢加兴提名的蔡国新则也是江苏三友的高管,2015年11月至今担任江苏业勤服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 经理、监事。
两位“高管”即将空降拉夏贝尔,未来的确还是未知数。
可以明确看到的是,无论是谁,拉夏贝尔的窘境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摆脱的。
2019年,真维斯倒闭;
富贵鸟退市;
达芙妮半年报亏损3.48亿元;
曾经的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贵人鸟预计亏损7.65亿元-9.15亿元……这些昔日的“时尚爆品”正各自走向自己的宿命。
拉夏贝尔不是唯一的案例,也不是最惨痛的一个,但它的滑铁卢足以引发行业的深度思考,规模化的国民服装品牌究竟有何生存法则?
“中国Zara”是个伪命题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